文 / 都更重建資訊平台
位於台北市核心地段的民生社區,自1960至1970年代以來以美式示範社區為名聲蜚聲全國。然而,隨著都市發展進入更新階段,這片區域的都市更新推動卻舉步維艱。究其原因,不僅是居民長期關注的容積率問題,還包括航空高度限制及連棟建築物規定等多重限制。
民生社區:首個美式示範社區的蛻變挑戰
民生社區當初的設計定位為中低密度住宅區,擁有寬敞的綠地、公園與人行道,為當時提供了優質的生活環境。然而,這些昔日的亮點如今成為都市更新的阻力。據市議員秦慧珠指出,該社區的基準容積率僅200%,被認為是全國最低水準,使得老舊建築的改建更新進展緩慢。
台北市都發局:容積率非唯一主因
針對議員的質疑,台北市都市發展局表示,民生社區並非住宅區中容積率最低的地區,且容積率不足並非該地區都更進展緩慢的唯一因素。都發局強調,為推動更新,當局早已推出多元方案,包括最高可申請達1.5倍基準容積的獎勵,以及2023年發布的「防災型都更專案」,符合條件者可額外獲得基準容積30%的危險建築容積獎勵。
此外,民生社區的都市更新進展數據顯示,當地已有4案進入都更程序,其中3案經核定,1案已完成建設。增設電梯的項目則有7案完成、1案施工中。這些數據說明,儘管困難重重,更新工作仍在推進。
連棟建築限制:真正的困境
容積率之外,連棟建築不得個別拆除重建的規定被認為是更新推動的核心障礙。按照都市計畫規範,連棟建築物的改建需所有建物及基地所有人共同申請,並同步施工。這項要求在土地所有權人意願分歧的情況下,造成改建協調的難度大幅提高。
都發局表示,已針對此區的都市計畫進行檢討,將修訂相關規定,調整連棟建築的重建規模,期望透過政策修正減少阻力,讓都市更新能夠符合當地居民的需求。
展望未來:平衡發展與公平原則
容積率的調整涉及全市公平性與資源分配,需考量人口成長、公共設施服務水準等多項因素。同時,容積增加所帶來的利益必須透過回饋機制進行平衡,因此不宜任意提高。
未來,台北市將持續推動多元政策,包括簡化程序、提供專業輔導與資訊服務,讓民生社區的都市更新能在保留原有社區特色的同時,朝著現代化宜居環境邁進。
民生社區的都市更新是台北市在老舊建物改建中的重要一環。如何平衡歷史建設的特色與現代都市的發展需求,並克服政策與協調上的阻力,將是下一階段的關鍵挑戰。同時,居民與政府的共同努力,才能真正讓這片老社區煥發新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