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
台灣老屋比例已達6成以上,但都更危老改建進度卻不如預期。其中,屋主參與的意願是影響都更成敗的關鍵因素。

影響屋主參與都更的因素
- 經濟因素:擔心都更後居住成本增加、房屋價值縮水、權益受損等。
- 心理因素:不願意改變居住環境、念舊等。
- 行政因素:都更程序複雜、時間長、爭議多等。
目前都更危老狀況
根據營建署官網,統計至2023年8月31日,危老重建計畫核准案件數為3180件、辦理都市更新總核定件數為1106,兩者合計4286件。
都更危老重建案中,以民間自建都更案為主,占整體都更危老重建案的88%。但民間自建都更案的推動難度較高,需要取得所有權人同意率達80%以上,因此進度較為緩慢。
都更困境
都更危老重建困境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經濟因素:老屋的土地價值與建物價值比率較高,因此都更後房屋的室內面積可能縮水。此外,都更後的房屋稅、管理費等費用也可能增加,讓屋主擔心居住成本提高。
- 心理因素:屋主對都更後的居住環境有一定的期待,擔心都更後的品質無法符合需求。此外,屋主也可能對都更過程感到不確定,擔心權益受損。
- 行政因素:都更程序複雜、時間長,需要經過多個行政單位審查,因此容易產生爭議。此外,都更案的權利分配也可能引發爭議,導致都更案破局。
屋主對開發商不信任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:
- 都更程序複雜、時間長,容易產生爭議。在都更過程中,開發商與屋主之間需要就權利分配、補償方式等問題進行協商,如果協商不順利,就可能導致都更案破局。
- 部分開發商為了追求利益,不惜犧牲屋主的權益。例如,有開發商在都更過程中,以低於市價的價格收購屋主房屋,或以不合理的補償方式來換取屋主的同意。
- 媒體報導都更爭議案件,加深屋主對開發商的不信任感。近年來,媒體報導了不少都更爭議案件,這些案件往往涉及開發商不合理的行為,讓屋主對開發商的形象更加不佳。

政府鼓勵措施
為鼓勵都更危老重建,政府已推出多項措施,包括:
- 容積獎勵:都更危老重建案可依規定申請容積獎勵,以增加建物容積,提升都更效益。
- 稅賦優惠:都更危老重建案的屋主可享有稅賦優惠,包括土地增值稅、房屋稅等。
- 金融協助:政府提供都更危老重建的金融協助,包括貸款、融資等。
提升參與都更的方案
為提升屋主參與都更的意願,可採取以下措施:
- 完善法規:簡化都更程序、縮短審查時程,以降低都更風險。
- 強化資訊透明:提供屋主完整的都更資訊,提升屋主對都更的了解。
- 建立公正協商機制:建立公正的協商機制,解決都更爭議。
未來發展方向
隨著老屋比例的增加,都更危老重建的需求將日益增加。
政府應持續推動都更危老重建,並完善相關配套措施,以提升屋主參與的意願,加速都更危老重建的進程。
結論
老舊房屋眾多,都更危老改建是解決老屋問題的重要途徑。提升屋主參與都更的意願,是推動都更危老重建成功的關鍵。政府應持續推動都更危老重建,並完善相關配套措施,以提升屋主參與的意願,加速都更危老重建的進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