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更計畫中的面積迷思:如何掌握你的權益?

在都市更新(都更)計畫中,最常見的問題之一便是「面積計算不透明」,許多住戶在選擇房屋與車位時,往往無法清楚了解實際坪數與公設比例,進而影響自身權益。本文將針對都更計畫中的面積問題進行解析,並點出現行計畫書中所欠缺的關鍵資訊。

1. 車位坪數的問題

不少住戶在挑選車位時,經常發現計畫書中未清楚標示車位坪數,甚至連車位的計算方式都不明確。根據現行規範,車位通常會納入「公設」範圍,卻未明確告知住戶其實際占比,這可能導致住戶誤以為擁有較大的使用空間,實則分攤了更多公設成本。

2. 住家坪數的計算方式

一般而言,住宅的坪數分為「大公」與「小公」兩個部分。

  • 大公(基地公設):指的是整個社區共用的公設,如交誼廳、健身房、管理室、電梯間等。
  • 小公(樓層公設):指的是同一樓層內的公設,如梯間、走道等。

許多住戶在閱讀都更計畫書時,未能清楚區分這兩者,導致誤解實際可使用的坪數,甚至在權狀登記後才發現可用坪數遠低於預期。

3. 車位的公設比與分攤問題

車位雖然屬於建物的一部分,但其面積經常被納入「公設比」計算,導致住戶需要額外負擔不合理的公設費用。在許多都更案中,車位佔比可能高達10%至15%,但計畫書中卻未能清楚標示這部分的分攤細節,讓住戶在簽約時無法做出精確評估。

4. 現行都更計畫書的缺陷

目前許多都更計畫書中,對於住戶最關心的面積問題,常見以下缺陷:

  • 缺乏清楚的坪數標示:車位、住家、各類公設的實際坪數應明確列出。
  • 未提供面積分配的透明資訊:大公、小公、車位公設佔比應有詳細數據。
  • 忽略住戶可使用坪數的計算方式:應明確標示住戶實際可使用面積,避免誤導。

5. 住戶該如何保障自身權益?

為了避免在都更計畫中因坪數問題而產生糾紛,住戶可採取以下措施:

  • 要求開發單位提供完整面積計算表,包含車位、住家、公設的詳細坪數與比例。
  • 查閱都更計畫書,確保面積分配合理,並詢問專業人士(如不動產估價師、建築師等)協助解讀。
  • 簽約前確認所有面積資訊,避免後續爭議,特別是車位公設比的合理性。
  • 都更所有權人應在適當時機,要求實施者改善並詳細說明建築物與車位的相關坪數資訊,確保充分公開與透明,以保障自身權益。

結論

都更計畫攸關住戶的未來生活品質與財務規劃,清楚掌握面積計算方式是保障自身權益的關鍵。面對現行計畫書在坪數標示上的不足,住戶應積極要求透明資訊,確保自身的居住權益不受侵害。